最是一年好“丰”景,“三秋”农忙正当时。这一季,各地供销合作社优化服务供给,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打造新模式,拿出“供销合作社方案”,充分挖掘粮食单产潜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全面保障粮食安全、助力农民增收。 深秋,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创建市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粮食种植示范基地里轰鸣的农机,随着阵阵秋风而歌。 测量、测试、打破田垄、调度小麦播种机与蛇床草播种机“走位”……连日来,“90”后新农人、山东省供销合作社所属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宁津县粮食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李昱忙得不亦乐乎。 与去年不同,今年基地生产又增添了一抹“绿色”。“我们拿出1160亩耕地试种,采用免垄播种方式,不减少小麦播种面积,用之前的田垄种上蛇床草,以生物防治实现生态种植。”李昱干劲十足。 
为加快推进全县“吨半粮”产能建设,宁津县委、县政府成立的瑞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2022年集中连片流转土地1.4万亩,全部交由山东供发集团全程托管,打造全县粮食种植示范基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此次小麦的生态种植成为宁津县开展高效绿色农业的新实践。 绿色:“以虫治虫”
随着播种机驶过,还田、深翻、施肥、播种、镇压等精良种肥同播工序一气呵成,一粒粒种肥随着上下翻动的滚轮被播进松软的土壤中,万亩连片粮田一派繁忙景象。 “把蛇床草按30∶1的比例匹配种植在麦田里,即每隔30米小麦种上一排1米宽的蛇床草,1160亩小麦种了30亩蛇床草。一方面,蛇床草可涵养大量的益虫,能够有效防治害虫;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隔离带’,阻断其他病原菌的传播,还能有效增加边缘通风效应。”李昱介绍,这种方法是天敌杀虫法,又称“以虫治虫”,通过蛇床草涵养大量的益虫,有效防治蚜虫等农田虫害。 “这种技术是利用‘生态调控技术’破解化学农药大量使用的难题,使生产的粮食更加安全健康。”山东供发集团总经理孙开强说,生态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这片小麦还没种,订单价格每斤就高出市场价0.15元。”
高效:种地“秘笈”
示范基地的高效还直接反映在小麦、玉米的产量上。今年示范基地玉米测产862.42公斤,同比提高25%;小麦平均亩产712.33公斤,全部实现“吨半粮”产能目标,刷新了宁津最大面积高产纪录。
“这成绩在意料之中,我们种地有一套技术‘秘笈’。”孙开强介绍,以玉米为例,采取宽窄行种植,选用耐密品种,推广密植滴灌水肥精准调控技术,亩均种植6000株,较农户每亩普遍种植多1500株至1800株,推动了粮食生产由“小面积高产创建”向“大面积单产提升”跨越。同时,推行全程机械化“减灾减损”、玉米适期晚收增粒重等措施,充分挖掘单产产能。
除此之外,示范基地的高产离不开“农艺+农资+农机+销售”闭环全产业链作业。瑞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胡朝斌说:“供发集团聘请省农科院专业种植团队,组建专家库,为示范基地提供全程技术支撑;实施农资联采,测土配方肥亩施80斤,较种植大户降低20%至25%的施用量,亩均节省成本超50元。” 良田:落实“藏粮于地”战略 
产能是产量的保障。保障粮食安全,除了激发“藏粮于技”潜力,落实“藏粮于地”战略至关重要。 2022年,德州成为全国5个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之一。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瑞宁公司集中流转25个村庄1.4万亩土地,与山东供发集团合作,联合打造粮食种植示范基地。 合作中,他们各司其职。瑞宁公司投资1.4亿元提升改造农田基础设施,统筹规划田、土、水、路、林、电、技、管,打造“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示范基地;山东供发集团提供全程托管服务,承担全部风险,支付每亩1100元的保底费。土地所有产出扣除托管服务费,盈余部分由两家公司按5∶5的比例分红。 今年,示范基地搭上了山东供发集团绿色农业发展的“列车”,获得可持续农业认证,农资投入量将按50%、30%、10%的比例逐年降低。从事农业三年,托管土地的效益和变化,化解了李昱最初的彷徨与迷茫,让他看到了农业的未来,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
来 源丨中华合作时报编 辑丨安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