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 陕西省人民政府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网站地图    |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归档资料库 - 精准扶贫(已归档)
集体“家底”厚起来 农民“腰包”鼓起来
2018-07-04 09:04:27.0    新闻来源:榆林日报   浏览次数: 627

——米脂县盘活资源推进“三变”改革纪实



第一书记与村民共商发展





    “贫困户生活有保障了!”说起入股村里集体管控的养猪场,65岁的王来贵高兴地说,“第一批猪就快出栏了,马上分红了,不过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壮大发展规模。”


    王来贵是米脂县杨家沟镇寺沟村的贫困户。多年来,该村群众一直依靠传统农业养家糊口,没有稳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去年第一书记朱兆飞上任后,找准了土猪养殖作为产业的发力点,成立了合作社。


这是寺沟村第一个专业合作社,更是米脂县第一个“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模式产业扶贫合作社。


    “农村‘三变’改革是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提高农民财产增值效益、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体制机制创新,更是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寺沟村就是一个典型。”副市长、米脂县委书记王国忠说。


    去年以来,米脂县积极安排部署,先期认真宣传动员,成立了县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健全组织机构,并选取了寺沟村、王沙沟村、树山村作为试点村,稳步推进“三变”改革,其他各镇选取1至2个村逐步推进。截至目前,试点村增加至10个,根据村的区域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优势,该县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当地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改革方式,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充分调动基层改革的积极性,保障了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1.产业主导模式——充分发挥集体经济主导优势




     通过改革方案



     “对于不同村的不同情况,我们分类施策,比如对那些村集体有一定产业支撑、经济收入较好的村,我们充分发挥其集体经济主导优势,利用国家相关政策继续壮大集体经济。”米脂县委农工部副部长高少光介绍。


    米脂银州街道办事处王沙沟村就是这种情况,通过对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改造,利用合作社作为载体,在保留村集体直接支配一定股份的情况下,将其他股份和收益具体到个人。


    王沙沟村位于米脂县城北5公里处,村内石料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从1997年开始,就有村民利用有利条件,自筹资金办起石料厂,进行小规模开采。经过20多年的探索,该村决定通过村集体组织村民入股承包的方式,进一步壮大石料厂规模,即村集体每年初对本村的石料厂进行一次公开承包,由村民自发组织,满30户就可以参与承包一个石料厂,如此一来,村里办了两个石料厂。


    “每个石料厂每年的承包费是7万元,村集体每年收入14万元,主要用于开支村民的水费、灌溉所需的电费、修路等公益事业。”王沙沟村党支部书记赵所旗说,这些年,村集体其实一直在探索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石料资源让全村村民受益。直到去年6月,王沙沟村被确定为全县第一批“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终于找到了新的发展途径。


    在经过清产核资、成员鉴定、股权配置等一系列方法步骤后,王沙沟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成立了经济合作社。村集体将所属的资产折合成一定的股份入股合作社,将村集体的石料厂和拌合站收回集体,吸纳全体村民入股。同时,利用石料厂的利润继续发展旅游业,拟开发万佛洞景区,通过旅游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全村共同富裕。


    “我们计划共同开发村集体采石场和万佛洞旅游景区,获得的收益集体提留一定比例后按照村民入股比例分红。”赵所旗介绍说,下一步,该村还计划将山地流转到村集体,公开对外承包,承包的土地用来种植山地苹果、核桃等经济作物,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2.“党支部+集体合作社+公司”模式——找准产业发展方向是关键



    王沙沟村采石场


    “老了老了,还能过上好日子!”米脂县杨家沟镇寺沟村村民姜建生乐呵呵地说,去年春节前,合作社就曾给每股分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食用油和一箱苹果。眼看着养猪场的第一批猪马上要出栏了,姜建生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姜建生和全体村民的信心皆来自于村里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去年,通过认真调研走访,驻村第一书记朱兆飞探清了该村的三资存量和分布结构,决定在土地上做文章。利用村集体闲置的荒地作为资本发展经济,将集体土地作为全体村民共同股份入股,所得收益归全体村民所有,初步实现了资源变资产。


    近年来,寺沟村村集体能够掌控的资金非常有限。“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后,我们决定向全村征集资金,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资金整合起来。”朱兆飞介绍说,具体来说,就是将25亩村集体闲置土地租赁费作为本金入股,24户贫困户以政府补助的5000元产业扶贫资金参股,其余非贫困户自筹资金入股,目前全村共有92户村民参股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基本实现了股权全覆盖、资金变股金。此外,通过召开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了董事会、监事会,对寺沟村集体经济实行现代公司化管理。还为全体股东颁发了股东证,实现了农民变股民的转变。


    要壮大村集体经济,找准产业发展方向是关键。以前寺沟村把养羊作为产业发展的支柱大力扶持,扶贫资金也重点向养羊倾斜。但是几年下来羊子存栏越来越少,村民贫困如故。在充分考察市场的基础上,该村决定把发展土猪养殖作为龙头产业来抓,后续将利用传统村落的特点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有了产业支撑,村民变得活跃起来,寺沟村土猪未出栏已被多家企业订购。仅养殖业一项收入,今年有望户均增收1万元,村集体净收入60多万元,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了全民增收。如今,在朱兆飞的带动下,该村又开始拓展养驴产业、特色农业及红色旅游,以此夯实产业基础。


    “寺沟村在村集体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村民致富的发展路子,形成了‘党支部+企业+集体合作社’的‘三变’改革模式,为贫困村‘三变’改革指明了方向。”高少光介绍说,根据寺沟村的经验,针对部分集体经济实力较差、集体账内存量资产较少的村,米脂县决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通过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探索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新途径。


3.“党支部+贫困户非贫困户+专业合作社”模式——合作社发展效益归全体村民所有



    杨家沟景区一角


    米脂县石沟镇树山村位于米脂县城西北15公里处,总流域面积4.43平方公里,总人口181户628人。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合作社带动、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精准化脱贫”的工作思路,通过“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苹果种植,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早在2012年初,村党支部就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集约化经营模式,投资60余万元,带领42户村民,采取入股方式合理流转900多亩土地,新建了标准化山地苹果园。目前,全村标准化山地果园面积达1100亩,其中48户贫困户人均达2.5亩。


    去年,该村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在1100亩果园上做文章。“村里现在基本没有闲置土地,全部栽植苹果,而且家家户户都有苹果树,这是非常有利的条件。”树山村党支部书记韩树元说。


    在对全村所有闲置荒山滩涂以及新建的光伏发电站等村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进行统一清产核资后,该村成立了经济合作社,对全村1100多亩果园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并将整理出的土地集中发展山地苹果,统筹考虑村民户籍、入股合作社果园面积等因素,在实现效益后按股分红,确保集体经济对村民的强大带动力和统筹力。


    “统一管理好!”今年55岁的李旺明开心地说。李旺明是树山村的贫困户,2012年,他栽了2亩多苹果树,去


    年开始挂果,马上要迎来盛果期。“合作社统一栽植、施肥、灌溉、管理、销售,为我省了不少心!”李旺明说。


    此外,树山村经济合作社还下设种植分社、养殖分社,各分社采取模块化股权配置方式,各分社获得利润按照股权比例,将集体利润汇集到树山村经济合作社,集体合作社在提留10%公积金、10%公益金、5%风险金后按照成员平均分配。


    “下一步我们计划采取种植养殖业相结合的模式发展生猪养殖和小杂粮种植基地,实现种植养殖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让‘三变’改革彻底成功。”韩树元憧憬地说。


4.全县各部门联动——整合涉农资金,创新农业经营主体

    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整体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为确保改革进展顺利,米脂县积极深化涉农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整合农田基建项目资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扶贫产业发展资金等涉农资金,集中用于试点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除此之外,该县初步计划由县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为选定的试点村注入启动资金,提升村集体经济的统筹力。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仅仅靠政府财政注入的资金毕竟有限。为此,米脂县筹划成立新型农业投资主体,即米脂县生态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目前,该公司已正式挂牌成立,主要经营全县农业产业,具有一定的金融职能,充分发挥企业经营农业的各种优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并向商业银行和个人融资,将资金投入到合适的农业产业中,积极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米脂县试点村‘三变’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好做法和好经验,我们将逐步在全县推广,‘三变’改革正从盆景变为风景。”王国忠告诉记者,通过“三变”改革,米脂要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实现集体资产所有股份化、收益分配股红化、监督约束法制化,最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生机活力。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榆林市供销合作社   http://coop.yl.gov.cn/   版权所有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213号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文化南路市民大厦16层    联系电话:0912-6188900/0912-6188933   传真:0912-6188900
E-MAIL:admin@ylcoop.org   备案号: 陕ICP备2020015175号    网站标识码:6108000002    网站地图    
快速导航